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服务专委会、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智能技术与服务学术论坛于2022年11月12日以腾讯会议形式在线成功举办,论坛参会人数达到上限300人。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力耕教授致辞,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对参会的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实验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中,人工智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解决了很多复杂问题,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首都师范大学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学校对人工智能非常重视,借助人工智能做一些交叉学科的建设,希望能提高学校的人工智能水平,也请各位专家能对首都师范大学的人工智能建设进行支持,代表学校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施智平教授在致辞中感谢四位报告嘉宾支持本次活动,对参加论坛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的产业、科技革命的重要战略技术,实际上也深刻地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常荣幸能共同承办此次活动。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今年正好成立20周年,本次论坛活动也是建院2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欢迎各位老师到首都师范大学交流指导,也欢迎同学们到首都师范大学工作、学习。
本次论坛由CAAI智能服务专委会主任杜军平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施智平教授共同主持。
CAAI/CCF Fellow、CAAI智能服务专委会副主任、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王晓阳教授报告的主题是“IT系统中的人工智能”。主要从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IT中的人工智能以及IT的新方法论三个部分介绍。
国家杰青、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肯立教授报告的主题是“智能超声及其并行处理关键技术”。围绕产前诊断和出生缺陷筛查过程中效率和标准化程度低下及技术落后等问题,从背景意义、智能识别技术、异构并行算法设计与性能优化以及应用方案等方面对该领域进行了介绍。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CCF Fellow、国家杰青、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上海交通大学过敏意讲席教授报告的主题是“面向高并发智能应用的数据中心软硬件协同设计”。通过在数据中心对软硬件进行协同设计,从架构层、编译层、运行时等方面为智能应用打造算力支撑的闭环服务系统,为未来高需求、智能化业务应用提供可靠扎实的算力支持。
国家杰青、江苏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IETI Fellow、首席教授、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耿新教授报告的主题是“机器学习的‘基因’:让机器像人一样学习”。提出机器学习的“基因”——Learngene概念,从群体模型的开放世界持续学习、从群体模型抽取学习基因并根据学习基因初始化个体模型来提高轻量级模型的学习能力,最终通过学习基因,可以利用少量样本快速适配目标任务,降低了资源门槛和技术门槛,促进了学科交叉和发展。
王晓阳教授对本次在线论坛进行总结,指出论坛对智能服务的发展趋势、示范应用、算力架构、学习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内容很丰富,具有很好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能够进一步推动智能技术的发展,也期待更多的智能服务能为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