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生物信息学专委会、首都师范大学承办的“CCF走进高校”第963场活动在信工学院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中,CCF生物信息学专委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张法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周雪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王醒策教授为信工师生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北京理工大学万晓华副教授、信工学院党委书记师怡爽、副院长陈文龙教授等老师和百名余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邱德慧副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首先,院党委书记师怡爽致辞,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介绍了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希望借助CCF平台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增强学院的科研实力,推动学院的学科建设。
张法教授首先对CCF生物信息学专委会进行了介绍,接着为师生作题为“基于医学多模态数据分析的肿瘤标志物预测”的学术报告。张法教授指出,医学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然而多模态数据间不同尺度的特征关联性、不同模态的数据异质性,严重影响了多模态特征的高效融合。此外,现有模型未能充分利用神经网络强大的表示学习能力,无法有效地融合基因、病理、图像等多模态特征。张法教授围绕病理图像分类分级、基于全切片病理图像(WSI)的医学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等相关工作展开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针对肿瘤标志物MSI和生存期分析方面的应用。
周雪忠教授作了题为“真实世界中医药数据挖掘方法与创新应用”的报告。真实世界临床大数据分析是医学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周雪忠教授从中医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挖掘研究的问题、价值与挑战,真实世界中医临床数据挖掘研究方法与案例,真实世界中医临床数据挖掘研究趋势与前沿三个角度做了报告,并以相关领域发表的论文及自己课题组所做的工作进行了举例说明。
王醒策教授作了题为“非欧空间下脑形态研究”的报告。人脑的大数据分析是医学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王醒策教授从基于图像形状空间的医学影像处理方法、基于超图表达血管自动标记方法和基于谱分析的颅面模型分析方法三个角度做了报告,在阐述人工智能与实践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讲解面向人体的形态学的研究案例。
在面对面的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困惑,三位专家逐一进行专业和耐心的解答,结合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进行了充满睿智和人生哲理的答疑解惑,同学们收获颇丰。
整场报告会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给大家带来了生物医学信息学领域的学术熏陶和启迪,在扩展学术视野的同时增长见识,进而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